原创:袁淑秀 来源:松果正念袁淑秀
在心理学中,“心理边界”是一个重要的概念。
心理边界可以理解为我们在心理上为自己划定的界限,牠确定了什麽是自己可以接受的,什麽是自己不能接受的;什麽是属於自己的责任,什麽是属於他人的责任。
01有哪几种心理边界呢
“心理边界”在生活中有多种表现形式,我总结了以下几种形式,大家可以对照一下,有没有守好自己的心理边界?
一、情感边界
1. 情绪自主:
清晰的情感边界表现为能够自主管理自己的情绪,不把自己的负面情绪无端发泄到他人身上。
例如,当你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感到沮丧时,不会回家後就对家人乱发脾气,而是通过适当的方式如运动、听音乐等自我调节情绪。
2. 适度共情:
在与他人交往中,既能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绪,但又不会被他人的强烈情绪完全淹没。
比如,朋友遭遇不幸向你倾诉时,你可以给予关心和支持,但不会让自己陷入和朋友一样的极度痛苦中而无法自拔。
二、空间边界
1. 物理空间:
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物理空间。你会觉得自己的房间、办公桌等个人空间是属於自己的领域,不喜欢他人未经允许随意闯入或翻动自己的物品。
同时,你也会尊重他人的空间,在进入他人的房间或办公区域时会先敲门示意。
2. 社交距离:
在人际交往中,保持适当的身体距离。不同的关系有不同的社交距离要求,例如与陌生人保持较大的距离,与亲密的朋友和家人可以适当靠近。
如果有人未经允许过於靠近你,你会感到不舒服,这就是空间边界的体现。
三、认知边界
1. 独立思考:
有清晰认知边界的人会独立思考问题,不轻易被他人的观点所左右。他们会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,形成自己的看法,而不是盲目跟从他人的意见。
比如在讨论一个热点话题时,你不会仅仅因为大多数人持某种观点就立刻认同,而是会从多个角度思考後得出自己的结论。
2. 尊重差异:
能够尊重他人与自己不同的认知和观点。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和思考方式,所以对於不同的看法不会强行反驳或试图改变对方,而是以开放的心态进行交流和探讨。
例如,你和同事在工作方法上有不同意见时,不会认为自己的方法一定是对的,而会倾听对方的理由,共同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。
四、时间边界
1. 合理安排:
对自己的时间有明确的规划和掌控。知道哪些时间是用於工作、学习、休息、娱乐等,不会因为他人的要求而随意打乱自己的计划。
比如,你已经安排好了周末的学习时间,但朋友突然邀请你去逛街,如果你有清晰的时间边界,就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否接受邀请,而不是不假思索地答应。
2. 拒绝拖延:
对於他人不合理的时间要求能够果断拒绝。
例如,同事总是在临近下班时给你安排任务,让你加班完成,如果你能明确自己的时间边界,就可以委婉地拒绝,说明自己已经有了其他安排,不能随意延长工作时间。
五、责任边界
1. 自我负责:
清楚自己的责任范围,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。不会把自己的失败归咎於他人,也不会为他人的错误承担责任。
比如,你在工作中出现失误,会主动承担後果并努力改进,而不是找各种借口推脱责任或者抱怨他人。
2. 不越界承担:
在帮助他人时,知道何时该停止,不会过度承担他人的责任。
例如,朋友在经济上遇到困难向你求助,你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予一定的帮助,但不会让自己陷入经济困境去为朋友解决所有问题。
02“心理边界不清”所带来的伤害
我们易陷入边界不清的状态,这在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诸多麻烦,我总结了几条边界不清所带来的弊端。
一、自我迷失
缺乏清晰的心理边界容易让人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失去自我。因为没有明确的界限来区分自己的需求、感受和价值观与他人的不同,往往会过度迎合他人,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和喜好。
例如,在人际关系中,可能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决策,以适应他人的要求,最终忘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麽,导致自我迷失。
二、情绪困扰
没有心理边界意味着容易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。当他人处於愤怒、焦虑或悲伤等负面情绪状态时,缺乏边界的人可能会不自觉地将这些情绪吸收过来,使自己也陷入同样的情绪困境中。
比如,同事在工作中遇到挫折而情绪低落,缺乏心理边界的人可能会感同身受,甚至比同事本人还要焦虑和沮丧,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情绪负担。
三、人际关系紧张
一方面,缺乏心理边界可能会导致过度干涉他人的生活。由於不清楚自己和他人的责任范围,可能会过度关心他人的事务,给出不恰当的建议或试图控制他人的行为,从而引起他人的反感和抵触。
另一方面,当自己的边界被他人侵犯时,由於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,可能会默默忍受,积累不满和怨恨,最终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。
例如,家人过度干涉自己的职业选择或恋爱关系,而自己因为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,导致矛盾不断升级。
四、压力与疲惫
缺乏心理边界会让人承担过多不属於自己的责任和压力。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,可能会因为无法拒绝他人的请求而接手过多的任务,使自己陷入过度忙碌和疲惫的状态。
比如,同事经常把自己的工作推给你,而你因为不好意思拒绝,导致自己的工作量剧增,压力过大,影响身心健康。
03如何判断自己的心理边界是否清晰?
那麽如何判定自己是否边界不清呢?我分享几个简单的方法,大家对照自查一下。
1、自我情绪认知:对於自己的情绪来源总是感到模糊不清,容易把他人的问题归咎於自己或者把自己的问题投射到他人身上,那麽心理边界可能不够清晰。
2、难以拒绝:如果你发现自己很难对别人说“不”,即使自己并不愿意或者没有时间去做某件事情,也会勉强答应下来,这可能是心理边界不清晰的表现。
3、过度负责他人问题:总是觉得自己有责任解决他人的问题,或者过度关心他人的生活,甚至为他人的情绪和行为负责。
4、容易被他人影响:在做决定时,过度考虑他人的意见和看法,而忽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需求。
5、关系模糊不清:在人际关系中,不清楚自己和他人的角色和责任,关系过於纠缠或依赖。
6、缺乏尊重他人边界:如果你经常侵犯他人的心理边界,比如未经允许查看他人的私人物品、过度询问他人的隐私问题等,这也可能意味着你自己的心理边界不清晰。这个情况往往发生在我们亲子、夫妻或是情侣关系中。
04如何建立清晰的心理边界
那麽如何建立清晰的心理边界呢?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:
1. 提高觉察,了解自我:
感受和思考自己的价值观是什麽,哪些事情对自己来说是重要的、不可妥协的。明确自己的需求和底线在哪里。
例如,诚实、善良、独立可能是你非常看重的价值观,那麽当他人的行为违背这些价值观时,你就可以明确地意识到这可能侵犯了你的心理边界。
2、正念冥想,觉察感悟:
正念冥想,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,能为我们开启建立清晰心理边界的大门。
首先,寻一处宁静之地,让自己舒适地坐下或躺下。轻轻闭上眼睛,放缓呼吸,将注意力缓缓地拉回到当下的自己。
感受身体与大地的连接,感受每一次呼吸带来的生命律动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开始觉察自我的存在,明确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有着独特的感受和需求。
当杂念浮现,那些关於他人的期待、评判或是干扰如云雾般飘来时,不要慌张。以平和的心态观察牠们,就像看着天空中飘过的云朵,不追随,不评判。
认识到这些杂念来自外界,而非真正的自己。通过不断地练习,我们学会区分哪些是属於自己内心的声音,哪些是外界的干扰。
随着正念冥想的深入,我们更加敏锐地感知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反应。当他人的行为或言语引发我们的不适时,我们能迅速觉察到这种情绪的波动,并提醒自己这是外界的影响触碰到了我们的心理边界。
此时,我们可以在心中默默筑起一道防护墙,阻挡那些不适当的影响,保护自己的内心世界。
在日常生活中,也可以将正念冥想的状态延续。当面临他人的要求或压力时,停顿片刻,回到内心的宁静之处,审视这个要求是否超越了自己的心理边界。如果是,勇敢地说 “不”,坚定地守护自己的边界。
用正念冥想培养出的觉察力和定力,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,始终拥有一片属於自己的清晰而宁静的心灵天地。
可以跟着我来练习正念冥想,提高觉察力建立心理边界,重塑认知提升自信:
3、克服恐惧,勇敢说“不”:
很多人不敢说“不”是因为害怕得罪他人、失去关系或者被认为不友好。
要认识到,合理地拒绝并不一定会带来这些後果,而且维护自己的边界是对自己和他人都负责的表现。尝试克服内心的恐惧,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。
4、设定规则,明确沟通:
在与他人交往中,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规则和边界。
例如,在工作中,可以告诉同事你不喜欢在工作时间被频繁打扰,或者在家庭中,告诉家人你需要一定的私人空间来处理自己的事情。通过明确的沟通,让他人了解你的边界,减少不必要的冲突。
05结语
在心灵的广袤天地间,心理边界宛如一道神秘而灵动的藩篱。牠是自我与外界的分隔线,守护着内心的宁静与独特。
当这道边界清晰而坚固时,我们犹如拥有一座宁静的城堡,在其中安然绽放属於自己的光芒,不为外界的喧嚣所扰。
牠是我们心灵的守护者,阻挡着他人无端的侵扰,让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一份独立与清醒。有了牠,我们能勇敢地说“不”,坚定地扞卫自己的价值观与梦想。
牠又如同一幅细腻的画卷,勾勒出自我的轮廓,让我们知晓自己的领地,在这片领地上自由地挥洒情感与思绪。
然而,当心理边界模糊或缺失时,我们便如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舟,失去了方向和依靠,任由外界的风浪冲击。我们会在他人的期待中迷失自我,在混乱的情绪中挣扎徘徊。
所以,让我们用心呵护这道心理边界,让牠成为我们心灵的坚实护盾,守护着我们内心的纯净与安宁。